红军长征在遵义的几个“第一”

admin 2024-02-04 红色故事 328 0

遵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人民的福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这艘航船在毛泽东这个伟大舵手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驶向胜利的彼岸。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除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而且,前前后后、来来回回攻打娄山关、四渡赤水,在遵义地域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间留下了鲜为人知的几个“第一”。

第一次在遵义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中央红军和党中央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经过近三个月的作战和艰苦爬涉,一路上,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反动宣传,红军每到一地,老百姓几乎都早已逃走或藏匿了,而在遵义却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1935年1月7日,红一军团第六团智取了遵义城,红军进入城区后,严格遵守纪律,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与王家烈的溃兵抢劫民财形成的巨大的反差,受到群众的尊重和欢迎。1月9日黎明,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地下党员周司和带领“红军之友协会”部分会员前往联系,拜见了政治局保卫局局长邓发,周司和详细汇报了遵义的情况,决定组织群众欢迎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央大部队进城,并将“红军之友协会”改名为“红军之友社”。

当天中午,欢迎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南门关丰乐桥的接官亭一带,摆设香案,准备着鞭炮和锣鼓等,肃立迎候中央红军。欢迎的人群中了除“红军之友社”成员外,还有印刷工人代表季松柏、泥木工人代表邓云山、小贩张兴发、老中医张鑫华、张树堂、丁字口“协记”绸缎铺老板刘伯庄兄弟、太平洋药房老板谌明道等工商界、社会知名人士。下午三时许,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率红军部队进入南门关,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趋马至桥头下鞍,与前往代表一一亲切握手,然后在群众簇拥下缓缓入城,向沿街夹道欢迎的群众频频挥手致意,经丁字口过万寿桥,入老城小十字到府衙门前。由于人多场地小,不少群众为了能亲眼看见朱德、毛泽东等人的英姿风采,还爬上附近的墙上观看。毛泽东站在一张大桌子上第一个讲话,他首先表示感谢遵义人民的热情欢迎,接着讲了红军的宗旨,表示一定要解除黔北人民的痛苦,号召干人们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接着朱总司令讲了话。欢迎的人群迟迟不愿离去,毛泽东告诉大家,以后还会有机会见面,人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人民群众的热情,使红军将士非常感动,在遵义休整的12天,干部休养连李坚贞、王泉媛、阚士英、李伯钊和“红军之友社”排节目,为群众演出文艺节目,形成了军民融合欢洽的友好氛围,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当即发动5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在遵义前后由于恢复了群众路线,在群众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红军在遵义地区扩红5000余人。    

第一次在遵义桐梓享受了电灯

遵义桐梓县是贵州省军阀周西成、毛光翔、王稼祥的老家,当时县城人口达二万多人,非常繁华,桐梓县位于川黔大道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有“川黔锁钥”之称,煤炭资源丰富,贵州军阀周西成担任贵州省省长期间比较开明,兴办实业,开办教育,不仅修通了桐梓到重庆的公路和桐梓至省会城市贵阳的公路,这条公路后来成为抗战时期重庆到贵阳到昆明到缅甸的重要交通线,而且在桐梓县城建有发电厂。

1935年1月7日,圆满完成强渡乌江任务的红四团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率领部队兴高采烈地开进遵义,在城北驻扎下来,准备休整。下午,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来到团部,刘伯承郑重地对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说,现在还不是休整的时候,你们四团立即出发,追歼北逃之敌。耿飚和杨成武当即接受任务,向遵义城北的娄山关和桐梓方向进发。

9日,红四团攻占娄山关,乘胜向桐梓进攻。红军到来之前,桐梓的富豪显贵们早已收拾细软、金银财宝,逃亡成都、重庆,留下一栋栋洋气的小洋楼。红四团攻占县城,决定战士们在富豪显贵们的洋楼时宿营,每排分住一栋小洋楼。红军战士们高高兴兴地进入洋楼,意外发现桐梓县城竟然还有电灯。红军中的战士大多数来自农村,没有见过电灯,战士们非常高兴,他们好奇地打开开关,拉拉灯绳,可是电灯没有发光。原来,黔军在逃走之前抢走了电厂运煤的汽车,电厂没有了汽车,拉不来煤,发不了电。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耿飚派人设法找到了躲起来的电厂老板,向他讲了红军的政策。电厂老板见红军说话和气,为了满足红军战士的愿望,也为了方便当地老百姓,表示愿意发电,但是需要人把煤炭运来。耿飚和杨成武商量了一下,决定派担架连和团直属机关的人去运煤,想到可以见到电灯发光,战士们虽然十分疲倦,但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他们忍着疲劳,经过两三个小时就把煤拉来了,保证了发电的需要。过了不久,电灯果然亮了起来,战士几天的疲劳瞬间不见了,他们高兴度过了一个明亮的夜晚。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天下午,红二师师长陈光和政委刘亚楼来了,又给红四团下达了新的攻击任务,“占领牛栏关,向松坎前进,占领松坎”,战士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红四团向松坎进军的同时,红一军团的一师、二师、十五师也都从遵义附近转进到了桐梓、新站、松坎等地,筑起一道北面的坚固防线,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第一次在遵义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黎平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最初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红军到达遵义后,就开始着手建立红色政权的相关事宜。进入遵义城,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李维汉和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潘汉年,主持全面贯彻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关于开辟新苏区,建立各种革命组织的工作,指派谢唯俊、邵式平、胡嘉宾、李坚贞、洪水、贾拓夫等人组成工作组,并明确规定工作组的三项任务:第一,驻下来,建立根据地,建立苏维埃,建立红色政权;第二、组织群众,扩大红军;第三、打土豪,分田土,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

1月11日,由总政宣传部部长潘汉年主持,工作组李坚贞、邵式平等人参加,在老城天主教堂召开了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筹备会,到会的有工人、农民、红军等代表一百多人,潘汉年在会上讲了筹备建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原因和意义。遵义地下党员周济也在会上讲了话,筹备会上,经协商和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25名代表为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的成员。

1月12日,在老城协台坝第三中学的大操场,隆重召开了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遵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商人、开明绅士和红军战士等,人数在万人以上,大会在中午开始,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党和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博古、李富春等,大会由博古主持,大会推举毛泽东、朱德、博古、李富春、周司和、何恩余等为主席团成员,会上,朱德总司令讲了话,他阐述了红军的性质与任务,讲解了红军的纪律及其与反动军队的根本区别,并在会上庄严表示:红军愿意联合各界民众、各方军队一致抗日,接着,毛泽东讲话,他揭露了国民党卖国反共的罪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指出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政权,实行民主选举,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军阀、官僚、地主阶级,没收他们的财产,把土地分给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李富春和红军代表也在会上讲了话。大会宣布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由蒙合和、邓云山等25人组成,罗梓铭任革命委员会主席,邓云山任副主席。革命委员会下设武装、肃反、土地、财政、劳动、文化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即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镇压了煽动群众拒用中华苏维埃国家钞票的反革命分子、投机奸商黄老四,查抄了军阀、地主的家产,将王家烈、柏辉章家价值数十万元的大洋、米、盐、布、衣服等分给贫苦农民,与此同时,遵义的一些乡、区也先后建起了红色政权,如回山乡革命委员会、沙坝乡革命委员会、尚稽区苏维埃临时政府、青坑革命委员会、三岔革命委员会等,团溪、尚稽等乡打了土豪周之光、肖明久、刘尚品、李明顺等的财产,将他们查抄的田土财物分给农民,烧毁了契约,革命委员会还执行党的政策、法令,使遵义城镇工商业迅速得以恢复,社会秩序得以稳定,此外,革命委员会和各革命群众组织,还在动员人民参加红军方面作出了贡献,县革命委员会还组织群众为红军碾米十余万斤,赶制军装被服近一万套,向开明绅士、工商业者募捐部分军饷,虽然遵义革命委员会存在时间很短,但它的建立及其活动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为遵义以后的革命斗争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在遵义发行了苏维埃币

长征出发后,苏维埃国家银行和财政部一起编入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由大队长袁福清、政委毛泽民率领,成了“扁担银行”、“马背上的银行”,第十五大队除负责保护、运输国家银行的几十担银元、几十担国币、几担金子和一些首饰、珍宝外,还有几十担印制国币的原材料。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城市,为黔北的经济文化中心,各种土特产集散地,市场十分繁华,因为反动政府反动军阀的欺骗宣传,红军先头部队进城时,老百姓跑的跑、藏的藏,所剩无几,店铺都关了门,一片萧条凄凉。红军大部队进城时,群众已发动起来,各种商店都已开门营业,百货日用品、食品到处都是,街上繁华热闹,有赶街市的,有看热闹的,有做宣传的,还有高声叫卖的,遵义作为国民党政府的一个行署,管辖十多个县,贵州军阀王家烈在这里称霸一方,他在遵义开有烟馆、盐行,囤积了价值几十万元的食盐和大量烟土,当地缺盐,他一手操纵市场,以高价出售,其时猪肉才两角钱一斤,盐巴却要四角钱一斤,许多老百姓因为买不起盐而患粗脖子病。

为了贯彻落实黎平会议的决议,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苏维埃国家银行银行 毛泽民、支部书记曹菊如向党中央请示并建议:立即发动群众,清查和没收地主、官僚、反动军阀盘剥来的资财,用以救济贫苦百姓并增加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资金储备。中央和各军团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林伯渠任中央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苏维埃国家银行首先决定对反动军阀王家烈、柏辉章的米行、盐行、布庄等,进行查抄和没收,没收王家烈一家经营的盐行价值几十万元的食盐和五万多元的哈德门、白金龙香烟和大量烟土等。红二师五团包围距桐梓县城5公里的蟠龙洞,缴获军阀侯之担等藏匿在洞中的大量金银、烟土、枪弹及1000多担粮食和大量的皮货,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攻破离县城一公里的仙女洞,缴获杨树坪、杨冠群枪弹1300多发、烟土9箱、大批粮食以及银元等财物,仅桐梓一县,红军缴获银元30万元以上。

苏维埃国家银行还积极组织群众对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的田产财物进行清查没收,将有些财物作为国家银行必须的储备以外,将不义之财分给贫苦群众,同时苏维埃国家银行和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还组织、发动开明绅士、工商业者募捐军饷、资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进驻遵义后,办公地址设在老城杨柳街,1935年1月12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国家银行以打土豪征收来的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正式发行了苏维埃币,也称“红军票”,面值壹元银币(1934年版)、伍角银元辅币券(1933年版)、贰角银币券(1934年版)、壹角银币券(1932年版),伍分银币券(1932年版),以上五种银币券均有毛泽民亲笔签名,用于防伪。苏维埃银元设立了多个兑换点,群众用银元或其它物品兑换成苏维埃币后,然后,能够用苏维埃币去购买到廉价的食盐、布匹等,深受群众的喜爱。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撤出遵义,苏维埃国家银行贴出布告,通知社会各界人士持苏维埃币到指定地点兑换银元,18日,国家银行工作人员在闹市区丁字口、万寿桥、狮子桥等地,摆上银元及布匹、棉纱、粮食、食盐等货物,通宵达旦让群众兑换或选购,维护了苏维埃币的信誉,维护党的红军的信誉,避免了群众受损失。

第一次在遵义取得了长征中最大的胜利

—遵义战役

遵义会议采纳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到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40多万国民党军队向遵义压过来,1月19日,中央红军和党中央离开遵义城,计划在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然而,到习水土城后,遭遇川军模范旅郭勋祺部,发起了青杠坡战役,红军受到很大损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决定避开强敌,1月29日,中央红军分别从土城浑溪口和赤水元厚渡口一渡赤水,到川黔滇三省交界的地方进行休整,2月5日,中央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任党的总负责人,2月5日到9日,中央政治局先后在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和四川省叙永县的石厢子召开了“扎西会议”,此时敌人把兵力全部调向川黔滇地区,遵义兵力空虚,中央决定二渡赤水,攻打遵义,中革军委命令彭德怀统一指挥一、三军团,发起遵义战役。2月24日,红一军团攻占桐梓县城,26日,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向娄山关之敌发起攻击,与黔军杜肇华旅展开激战,占领娄山关关口,敌人不甘心失败,重新在督战队的逼迫下重新向娄山关进击,红军伤亡很大,紧接着红十二团接替红十三团攻击,此时红十一团和红十团已经绕过娄山关,到达板桥,切断了敌人向遵义方向的退路,敌人怆惶溃逃、红军乘胜追击,占领遵义新城,28日占领遵义老城。

王家烈惊慌失措,紧急向中央军吴奇伟求援,吴奇伟此时已经渡过乌江,率领第93师和59师增援过来。28日10时许,吴奇伟率59师韩汉英部、93师唐云山部向老城进攻,王家烈率黔军向遵义新城进攻,一、三军团与敌激战于遵义城外红花岗、老鸦山、碧云峰一带,敌人向红十一团阵地红花岗阵地发起进攻,红军英勇还击,打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28日下午,敌93师唐云山部加入战斗,组织猛烈的炮火,轮番冲锋,还有两架飞机助战,红十团团长张宗逊负伤,红十团参谋长钟伟剑牺牲,老鸦山一度被敌人占领。此时,军委命令干部团进攻,干部团一举夺回老鸦山阵地,控制老鸦山、红花岗,巩固防御阵地,然而,吴奇伟集中炮火,猛烈攻击,掩护敌兵前进,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红三军团伤亡也非常大,阵地几易其手。

下午四时,红一军团主力向老鸦山、红花岗正面猛攻,同时,红五团尖刀连消灭了敌人前哨,直插中央军忠庄铺指挥所,顷刻间,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场上的敌人,听到背后密集的枪声,知其退路被截,陷入重围,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纷纷夺路而逃。中央军沿公路向贵阳方向逃窜,王家烈率残部向金沙方向逃窜,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第一师两个团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乌江边。吴奇伟仓皇过江后,害怕被俘,急令炸断浮桥,未及过江的一千多人全部被俘。

遵义大捷,红军击溃敌人两个又八个团,毙伤敌人2400多人,俘敌3000多人,缴获枪支2000多支和大量的战利品,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仗,给国民党追剿军以沉重的打击,极大地提整了红军的士气,遵义战役成为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战役也使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参考文献及书籍:

(1)《长征故事——红一方面军》,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费侃如编著《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8月第1版。

(3)练建安 詹亮浈著《铁血红二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

(4)《长征与遵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5)《红军在黔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

(6)《红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北京第2版。

(7)《红军不怕远征难》,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作者:王志力,系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留言咨询
真诚期待您的联系和提供宝贵建议……
提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