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实践
大黔视界
视觉飞扬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的《大黔视界,视觉飞扬——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传播》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基于此,实践团积极响应2024年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及社会实践活动。1月29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马晓俊、分团委书记孙晓婷带领我院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开展寒假研学活动。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遵义融媒传媒集团
既要正能量,又要大流量

1
参观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3年6月,中共遵义市委决定,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整合遵义日报社、遵义市广播电视台、遵义杂志社三家市级媒体,组建成立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这标志着遵义市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广播电视媒体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认同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来到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与座谈交流。

在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播音主持部负责人杨彬、播音主持部协助负责人徐甜龙和视频直播部协助负责人匡斌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新闻录播室、短视频剪辑室、播出机房等地,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传媒中心的日常工作情况,讲解了传媒中心全媒体新闻的采访制作与播放流程。在录播室,实践团成员逐一上镜体验了在全景演播室担当主持人的过程,对新媒体视域下新闻节目录制有了更加生动的感知和理解。


2
举行座谈会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展开座谈会,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副总编辑云彬、市新闻传媒中心播音主持部负责人杨彬、市新闻传媒中心播音主持部协助负责人徐甜龙、市新闻传媒中心视频直播部协助负责人金枭枭、市新闻传媒中心视频直播部协助负责人匡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师生出席会议。

会议伊始,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副总编辑云彬就传媒中心目前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当前,正值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关键时期,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正按照“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要求,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服务遵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务虚共建,访企拓岗。新媒体艺术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马晓俊在会议中介绍了学校基本概况以及学校学院思政育人的工作特色,马书记指出,遵义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特色文旅资源。如何在新媒体视域下,将上述资源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要求下做好创新转化,以更具创意、更有活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注重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是实践团成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艺术学院分团委书记孙晓婷在会议中向当地工作人员展示实践团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成果。希望实践团能够在原来“大黔视界”的基础上,在贵州遵义做出更好的成绩。

与会的实践团成员踊跃发言,畅谈来到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思想与感悟。与会结束后,融媒体中心领导表示期待与实践团继续展开深度合作。


致敬时代楷模:黄大发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

1
穿过平正大发渠
“大发渠”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黄大发曾担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黄支书修渠的初心值得让人敬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实践团成员们跟随黄大发老支书当年的脚步,拾阶而上,攀登上位于山腰的清渠地标点,深度体验黄老支书带领群众凿出的“高山清渠”情景,感受当时困难条件下的不易和艰辛。当看到“大发渠”地标点的那一刻,大家无不感受到在艰苦的岁月里老支书那坚定的信念。


2
与黄大发老支书交流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黄大发为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 当代愚公”。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时代楷模”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大米饭”,这是黄大发修渠的初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拜访黄大发老支书,学习黄大发老支书坚持原则、一尘不染的廉洁本色。
走进黄老支书故居,“励志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朴素的木屋里格外醒目,实践团成员与黄老支书展开了密切交流,感受并学习新时代“愚公精神”。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老支书说,坚守初心,就是坚持干、不放弃,就是埋头苦干,不要脱离党不要脱离人民,就是要发动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地干、老老实实地干。勤劳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入党就是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事情做好,让人民群众先富,我们再富,不要炫富,让人民群众高兴。黄老支书质朴的话语,没有过度的修饰,但是让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群众工作的热情。
交流之后,黄老支书为实践团签名、寄语,他表示,团结一心,大家一起埋头苦干,为祖国做贡献。黄大发老支书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实践团成员们学习。



中国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
《伟大转折》剧目
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之举

《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项目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标志性重点项目,是贵州省深化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又一创新之举。《伟大转折》剧目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转兵贵州、召开遵义会议为主线,以普通红军战士军医小华佗的战斗、生活、情感为辅线,将前沿的舞台科技与舞台艺术进行完美融合。



图片来源:“伟大转折演艺”公众号
演出结束后,实践团采访了饰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王广胜老师。在交流过程中,他表示,把握住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塑造好这样的伟大人物的关键。他最大的收获在于在饰演毛主席的角色中,自己其实每时每刻都浸润在毛泽东思想感悟中,真正实现表演由内到外,再由外到内的思想提升。同时,他也寄语我校学子,希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子们能够坚定理想信念,锻炼本领,在艺术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


“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
学习心得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精神。实践团将积极传播贵州文化,讲好贵州故事,凝练贵州符号,展现新时代的贵州形象。实践团更将不断推出更多新媒体视域下反映贵州时代特征、描绘贵州繁荣,讴歌时代风彩,振奋民族精神、展现人民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推动贵州繁荣发展,谱写新时代的贵州文化篇章,为贵州打造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图文来源丨“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