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党支部和分团委带领学院学生党员、团学骨干等赴遵义开展寒假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全程由上海红遵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提供咨询策划服务,以更好满足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感受遵义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体验不一样的红色遵义之行……



“大黔视界”
红色研学实践团
Day 1
大黔视界 视觉飞扬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的《大黔视界,视觉飞扬——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创新传播》项目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基于此,实践团积极响应2024年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及社会实践活动。1月27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马晓俊、分团委书记孙晓婷带领我院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开展寒假研学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枧坝小学是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枧坝镇枧坝村的中心学校,始建于1926年,是绥阳县委的诞生地。该校以红色文化资源创特色学校,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和雅教育为载体。传承革命精神,讲好红军故事。

1月27日下午,枧坝小学校长史伟带领我院实践团进行参观了枧坝小学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记忆馆、光辉历程馆、廉政教育馆、星火馆以及国防教育馆等地,中共绥阳县枧坝镇人大主席吴鹏、柳湾诗社社长张毅等老师代表全程陪同。

见证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记载先辈不可磨灭的壮丽功勋,实践团走进中共绥阳县委诞生地——枧坝小学,追寻先驱足迹,追忆红色往昔。




温凯廷书记的故事
温凯廷,原名温作民,男,汉族,1906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竹溪镇,重庆大学肆业。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4年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绥阳县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绥阳特支在县城建立,温凯廷任书记。1946年初在枧坝小学把中共绥阳特支扩建成中共绥阳县委。

像温凯延书记这样优秀的中共绥阳县组织机构成员,还有组织委员张琼英、宣传委员石仲达、青年委员牟克波。在绥阳县的这片土地上,最终成熟了11位共产党员,其中3位最终宣誓入党。何柱臣、魏萍、郑畸石成为了绥阳入党的第一批共产党员。

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枧坝小学传承红色基因,严谨治学、勇于争先,以最终实现和谐红色示范校园。
红色研学座谈会
中共绥阳县枧坝镇人大主席吴鹏向实践团介绍了绥阳县的概况,绥阳县依托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促使当下文旅产业正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我方党支部副书记马晓俊老师也提出了我院四大专业如何立足新媒体视域下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以及如何服务当地百姓的一些思考。

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期望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绥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历史值得铭记,精神光照千秋。那些曾经发生在绥阳土地上的红色故事激励着今天的绥阳人,也激励着实践团。当年的革命者为了信仰,可以毫不犹豫奉献宝贵的生命,如今的我们立足新起点、新征程,要从红色基因中不断汲取前行动力,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


柳湾诗社位于绥阳县枧坝镇柳湾沟,坐落在风景优美的芙蓉江畔。
柳湾诗社,是以“学诗词、习文化、传家风”为基本宗旨的乡村文化社团组织。其以柳湾沟张氏为基础,积极在当地和周边发展会员,现诗社已发展县级会员29人,市级会员,27人,省级会员24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人。诗社成立以来,适时开展学习培训和采风交流活动。
诗社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巩固“中华诗词之乡”号召,努力争创诗词之家。在张毅老师的带领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充分领略诗社会员作品风采。
共同朗诵《旗帜》
在历过漫长岁月柳湾诗社前,“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用青春的声音朗诵时代的华章。张毅老师带头领读《旗帜》,铿锵有力,字字千钧。实践团学子受其热烈的氛围感染,纷纷捧书加入。

张毅老师专项采访
我校“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向张毅老师进行了专项采访,张毅老师表示,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诗词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而我们在获得美的同时,也将从中踏寻中华文化的根,筑牢民族精神的魂。

同时,诗词更是文化的名片,张毅老师表示自己希望通过创办诗社,让村民聆听心灵之音,爱上诗词,让中华诗词的魅力成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精神力量。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诗意中国,源远流长。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古今诗词唱响时代殿堂。

“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
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精神。实践团将积极传播贵州文化,讲好贵州故事,凝练贵州符号,展现新时代的贵州形象。实践团更将不断推出更多新媒体视域下反映贵州时代特征、描绘贵州繁荣,讴歌时代风彩,振奋民族精神、展现人民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推动贵州繁荣发展,谱写新时代的贵州文化篇章,为贵州打造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图文来源丨“大黔视界”红色研学实践团